自己的恩人,自己養。
花東地區的神父們,對台灣真的貢獻很多。現在他們老了,誰來養他們?
時間回到1950年代,台灣經濟非常殘破,政治動盪不安。但是當時有批神父,因為傳教關係,來到花東地區,迅速展開他們傳教生涯。
為什麼有大批會中文的歐洲神父?為什麼花東地區,尤其原住民,那時候快速的信仰天主教?那是另外一個故事,以後有機會再說。
這批神父,傳教成功之後,又開始照顧這些教徒,甚至開始照顧非教徒,只要神父覺得應該照顧。
成效非常的巨大,文化上編印了各種語言的聖經,教育上設置了各種的育幼院,幼稚園,小學,中學,高中。醫療上設置許多的醫護站,診所,醫院。安養上設置了孤兒院,未婚媽媽,殘疾安養,照顧的都是台灣社會的弱勢。性別的弱勢,種族的弱勢,身體的弱勢,經濟的弱勢,精神的弱勢,語言的弱勢,智力的弱勢。
60年一晃而過,台灣如今是個有錢的國家,有錢的社會,但是這批神父有的已經死了,有的已經老了,有的已經病了,再也不能奉獻於這個地區,是不是該換成台灣社會照顧他們?
讀者可能問,為何不回母國,那裡會有晚輩,國家或修會有制度照顧他們?神父來到台灣超過半世紀,早就把台灣當作他們的家,他的飲食,他的語言,他的心思,都早已經與這塊土地緊緊結合,要回到母國的話,那裡已經沒有至親,長輩的遺產都已經變賣帶來台灣,充作工作經費。風土人情還要重新適應,還要折磨衰老的身體與衰老的心。制度上是可以回到修會安養,會有一張床一個碗,直到回到天父懷中。但是身為被照顧的台灣人,難道不能在他們奉獻一生的地方,給他們一張床一個碗,讓他們能在熟悉的環境中,回到天父的懷中?
讀者可能問,神父都想留下來到死嗎?看到教堂後許多小小的墳墓,是許多神父生前指定的安葬方式,就知道他們除了奉獻一生的時間,也想奉獻他們的生命與軀體,
想了解更多一點的人,請上XX網頁。也希望你能慷慨解囊,讓這計畫早日實現,因為神父的時間已經不多。
想查證此事,書籍請看,公東的教堂,尋找海岸山脈的瑞士人,
網頁請看http://lifepoem.pixnet.net/blog/post/25870933
http://www.catholic.org.tw/fatimads/images/swiss.htm
http://fang500301.blogspot.tw/2012/03/blog-post.html
http://hcpeople.blogspot.tw/2014/01/blog-post.html
http://www.seewant.org/?LangTo=GB2312&START=TOP&TOP=article&DO=read&sno=8491
http://web-inlife.com/?q=node/185
http://diary.blog.yam.com/HolyCrossConvent/article/9449616
http://www.erenlai.com/tw/home/item/4688-2014-02-16-10-15-07.html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