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第三項  衰退的原因探討


 


歷年觀光客的量與收費價格的下降,顯示花蓮泛舟業衰退的趨勢。遊客的量量可見附表4-3-1 ,這些年來始終沒有回到民國7476年的量,再也沒有業者口中的1820萬觀光客,連業者都承認此遊客量,要再達到極為困難。經營者也由最盛期的22家衰退至民國92年(2003)的7家。[1] 價格自民國71年(1982)開始的250/人,到民國72年(1983)的350/人,票面價格一直漲到民國92年(2003)的750/人,但實際收費以民國92年(2003)為例,散客為350-450/人,批價為300-400/人。若考慮20年來的物價漲幅因素,價格等於下滑了40﹪以上。有業者估計,利潤由最高的民國74年(1985)的每人次200/人,到民國92年(2003)的每人次100/人,[2] 加上人數衰退因素,整體利潤下降了75﹪。


檢討泛舟趨緩的原因,可歸因於外部環境的休閒多元化、內部環境的政府輔導不力及業者只顧短期利潤,沒有永續經營的觀念與心胸。其中以最後一項尤為重要。


在外部環境部分,除了上述的股市崩盤的影響。政府開放出國觀光、[3] 役男出國限制也越來越寬鬆,臺灣出國人口不斷增加,都造成對泛舟的排擠效應。由西部來泛舟,至少要安排一天兩夜的行程,[4] 泛舟一趟最少4小時,對現代人的立即刺激、多樣刺激的需求,顯得跟不上腳步。而夏季的觀光活動,泛舟所屬的親水活動,外縣市有冬山河、各種水上樂園等,花蓮縣內亦有賞鯨、溯溪、主題樂園等,皆分散了觀光客數量。當嚐新的鋒頭過去,泛舟又沒有新的話題,就會逐漸被淘汰。這點至為可惜,以評鑑報告統計,只有30﹪不到的人是第二次以上來,超過五次的只有2.4﹪,[5] 可見品牌忠誠度一直無法建立,更無法期望引導風潮的儀式化模式,讓年輕人以前來秀姑巒溪泛舟是值得驕傲的、值得向人誇耀的、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經驗。


在內部環境部分,政府輔導方面,業者認為無論花蓮縣政府或東海岸管理處,都沒有認真輔導與協助,[6] 如服務品質的認證、廣告的促銷,業者皆感受不到政府的努力。[7] 業者的不團結,也是官方不介入的理由之一,業者間相互殺價,互挖客源。[8] 業者在民國73年(1984)起,攬客幾乎都委託旅行業者轉手,使得通路操縱在旅行業者,也使得價格不易維持一定的水準。泛舟業者在需要一致對外爭取經費時,亦害怕對方搶走果實,寧可攪局讓經費不要來。[9] 有的業者更有地盤觀念,如某家業者認為大港口地區是其勢力範圍,若其他業者進行泛舟以外行為,曾遭其快艇衝撞,甚至引進黑白道勢力。[10]


負責管理泛舟業者的東管處,經費較多人手較充裕,對業者服務與管理較好,有評鑑過兩年(民國8990年),但是評鑑結果並沒有持續公告在東管處網頁,[11] 沒有在泛舟中心簡介中,顯示給顧客如何挑選優良廠商,[12] 沒有定型化契約,顧客亦不知道哪些是自己應得到的權益,以及該往何處去申訴,另外這幾年也沒有繼續辦理評鑑,使得業者有恃無恐。所謂優秀品牌,都是業者自封,根本無法抵擋旅行社的殺價要求,使得價格成為顧客唯一可掌握的標準。東管處對業者的要求與輔導太少,如終點處的衛浴更衣設備,始終是顧客評分最低項目,[13] 但始終未能改善。起點、中點、終點的碼頭始終未興建。[14] 對業者的輔導,如舉辦研習營或工作坊、實際操作或演練、加強對業者服務的管理、行銷概念、增強網路行銷、向上級機關爭取經費、請專業團體對業者作經營診斷、提出改善策略、強化其經營能力。建立秀姑巒溪商業泛舟的承載量、[15] 泛舟限制是否侷限於特定年齡等研究,[16] 都是主管機關不可避免的責任。救生員的素質與服務,一直是顧客的最大考量因素之一,此點管理單位責無旁貸,需持續要求業者提供足夠有證照的救生員,並辦理救生員的培訓與在職訓練。


花蓮縣政府也在輔導上,因業者不團結與管理權不隸屬為由,對泛舟業甚少輔導。[17] 國際泛舟賽舉辦了15年,[18] 並未使泛舟躍上國際舞台或成功吸引國外旅客。


業者也嚐試過多樣化的經營,如由玉里南安放舟到瑞穗,水緩舟速慢人又曬,旅客無法接受。半程到奇美就上陸以節省時間,但是成本差不多。勉強可維生存的是長虹橋一帶的香蕉船(附表4-3-6 )。而當地快艇拖曳的衝浪與溯溪,[19] 尚未發展出特色。派攝影師在長虹橋往下照相,待觀光客換洗後來前兜售照片,應試可發展的方向之一。[20]


業者的心態是泛舟業的致命傷,甚少業者將泛舟當作永續行業來經營,都覺得還可以賺錢時就努力賺,若無法獲利時就轉換行業。[21] 以黃金時期的民國75年左右而言,因為河道是公開的,業者只要膽子大,就算快艇都不在,無法照顧顧客安全,還是有公司敢放舟下水,[22] 亦從沒有一家業者因為客人服裝、年齡、健康等原因不適合泛舟而拒絕客人。[23] 這些人讓他們上船,雖然當時賺到錢,但是事後造成的負面形象,卻很難彌補。例如因為有許多不適合的人在水上從事高風險的活動,造成許多死傷事件,從而造成潛在的顧客卻步。[24] 從業人員大部分是以日計酬的臨時工,當然把客人當作用之不竭的消耗品;[25] 員工對客人斥喝、時間到了就用快艇拖著走、低價殺進客人再用淋浴費、便當錢等名目賺回來,[26] 諸多原因皆影響泛舟業形象。


業者之間,皆知低價造成的品質下降,是服務業的最大危機,也曾在1987年進行過聯合報價,希望將價錢守住。但是由於各存私心,只顧及眼前利益,所以不到一個月就宣告破局,爾後相互間流血搶人亦不願合作。[27] 有的業者認為反正客人素質不一,增加服務品質,如從業人員訓練、救生員專業訓練、解說服務等,未必能提昇業績。有的業者認為泛舟是無可取代的,只要坐在家中忍著,客人終究會上門。如這幾年泛舟人數,都維持在8萬人左右,勉強可以維持生計。也有業者認為這些顧客只是因花蓮國民旅遊這幾年很盛行,所分潤到的殘羹,與民國75年(1986)那幾年,風潮引領下的顧客出處相去甚遠,會隨時受到外部變化而衰退。[28] 業者的消極心態無疑是泛舟業衰退的一大因素。[29]


探討前來秀姑巒溪泛舟的人,以追求冒險刺激、親近大自然的動機為主,[30] 應在泛舟的過程,建立高人一等的感覺,建立對泛舟活動的認同感與依附感,才能對泛舟建立忠誠度,[31] 才會想要進行夏季水上冒險活動,想到秀姑巒溪來享受,所以說花蓮泛舟的價值在於崇尚自然、休息與健身、富好奇心、喜愛追求新體驗與冒險、遠離塵囂、脫離世俗、增進親情與享受寧靜、注重團體與朋友情誼等。[32] 當別的活動可以部分取代時,或當業者無法提供這些感覺時,泛舟的沒落似乎成為無可避免的趨勢。








[1] 只有東海是民國90年加入,其他都是由民國75年生存至今。以民國92年統計,依顧客量排名是向上、東海、太平洋、青流、瑞育、南山、萬強。顧客最多業者佔總體45﹪弱,可見強弱分明,有些業者是在苦撐待變,參考附表4-3-7




[2] 同註119,張興和說:「民國71年老師一個月收入不過萬把元,我在泛舟隨便做一天,就兩三萬元入袋,那感覺十分強烈。」




[3] 見第二節的附表4-2-2




[4] 同註115,林長貴表示,有人連夜坐遊覽車,由北部來,天亮到瑞穗,最早一班約六七點下水,中午到長虹橋,洗澡換衣後,直接搭車回去。




[5] 東管處,《東管處2001年評鑑報告》,14頁。




[6] 東管處自民國80年起接手管理,每人次收管理費30元。




[7] 採訪的業者一致認為如此。只有張興和認為興建泛舟管理站後,比較不像地攤,這點讓他感覺到政府有做事。




[8] 有許多業者,當初是老公司的員工,出來自行成立公司,最常做的拉生意方法,就是向原有客戶,以更低價攬客。




[9] 訪問林長貴、歐錦源都曾舉例,但不希望公開發表。




[10] 口訪的某一業者表示,但是東管處承辦人表示,此批評業者為最不願意更新設備者之一。




[11] 東管處承辦人說曾經掛在東管處網頁,因顧客迴響少,業者也不在意,就取下。其實應該發給各旅行社、遊客中心也要讓顧客知道總體評鑑各家排行,才能刺激業者自律。




[12] 東管處,《東管處2001年評鑑報告》,頁56。評鑑合計最佳是青流。依序是太平洋、向上、東海、南山、萬強、瑞育。頁2930




[13] 東管處,《東管處2001年評鑑報告》,頁56




[14] 蔡永雄,(秀姑巒溪泛舟 期待第二春)《聯合報》(台北),1990123,第27版。碼頭問題一直到2001年評鑑報告還在提,可見東管處之重視與辦事效率。




[15] 東管處,《東管處2001年評鑑報告》,頁23。在加入是否擁擠變項後,顧客滿意度普遍下降。




[16] 東管處,《東管處2001年評鑑報告》,頁60。時有顧客因為年齡限制與管理站人員發生口角,建議應訂定更合理的標準。




[17] 林常貴說:「東管處接手泛舟業的管理後,花蓮縣政府從此不太管我們,許多觀光促銷都不加入泛舟。」東管處,《東管處2001年評鑑報告》,頁60也提到,秀姑巒溪除商業泛舟、泛舟大賽、代訓消防人員外,沒有其他提倡泛舟議題的活動。




[18] 本報訊,(首屆花縣泛舟今開賽)《聯合報》(台北),1988611,第04版。第一年由泛舟公會舉辦,民國78年(1989)起由東管處接手,改名觀光杯,民國80年(1991)改名國際泛舟賽至今,始終維持150隊參賽,所謂國外隊,都是在台學生或工作者組成。




[19] 東管處,《東管處2001年評鑑報告》,頁2




[20] 如泛舟前問顧客是否需要VCD,販賣風景名信片、風景影帶、書籍等。




[21] 所以許多業者把資金轉移到泡湯、民宿、餐飲等行業。




[22] 同註119,張興和說:「我退出泛舟業最大原因,是膽子沒有其他業者大。反正他們估計翻不了船,就算翻了船,別家快艇不會見死不救的。」




[23] 才會有第三項所說,老人、嬰兒、牛仔褲、高跟鞋也上船。花蓮訊,〈泛舟.翻舟 一人死亡一人失蹤秀姑巒溪發生悲劇〉《聯合報》(台北),19840911,第05版。前一天死亡的一位是60歲老人、一位是婦女,當天水大到連當地人過溪工作都被沖走溺斃,但是泛舟公司仍敢放舟賺錢。




[24] 東管處,《東管處2001年評鑑報告》,頁5556。顧客最注重的是安全與安全與泛舟設施。




[25] 同註119,張興和表示,許多業者的救生員,是找當地的年輕人,大部分是等當兵的年輕人,以日計酬,缺人時水況不熟沒關係,老手帶新手走兩趟就熟了,季節過了就沒工作,第二年再另一批人。




[26] 東管處,《東管處2001年評鑑報告》,頁22。救生員與旅客互動多,全程陪伴,與遊客有相互潑水、以快艇牽引橡皮艇、協助排除困難,是最容易受到旅客評價高分的項目。




[27] 林長貴說:破局後,更是相互不信任,勇於搶對方客人,老死不相往來。




[28] 許多業者都以民國92年(2003)海洋世界大賣,分潤給泛舟許多顧客。歐錦源認為,經濟不景氣,出國消費貴,許多公司招待團,改成泛舟。




[29] 同註115,林長貴表示,因為供給量遠大於實際客人數目,有的旅行社就加大票面價與旅行社售價間差異,希望就此挖到客人,都來不及考慮以後通路被掌握後的困境。所以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業者表示,去參加每年11月台北的旅遊展覽沒有用,因為顧客是臨時起念頭,不見得會找到自家,花錢去宣傳可能讓別家賺到。可參考《觀光飛躍的四年,花蓮觀光協會1999--2002》(花蓮,花蓮觀光協會,2003)書中的旅展參展名單的變化,這種想法也可看出泛舟業者相互間的緊張很強烈。東管處,《東管處2001年評鑑報告》,頁53。創造秀姑巒溪泛舟事業的永續性,業者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是唯一的長久生存之道。




[30] 東管處,《東管處2001年評鑑報告》,頁55。為主要動機。




[31] 東管處,《東管處2001年評鑑報告》,頁60




[32] 東管處,《東管處2001年評鑑報告》,頁18。詹前善,(同舟共濟 勞資和諧)《聯合報》(台北),198952日 ,第15版。許多公司行號也以泛舟作為增進團隊意識的方法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laps44 的頭像
    tlaps44

    tlaps44的部落格

    tlaps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